宋史by脱脱、阿鲁图等完整版小说全集尽在胡子小说网 |
![]() |
|
胡子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宋史 作者:脱脱、阿鲁图等 | 书号:10204 时间:2017/3/26 字数:22525 |
上一章 二十七卷 下一章 ( → ) | |
富弼(子绍庭) 文彦博 富弼,字彦国,河南人。初,⺟韩有娠,梦旌旗鹤雁降其庭,云有天赦,已而生弼。少笃学,有大度,范仲淹见而奇之,曰:"王佐才也。"以其文示王曾、晏殊,殊 ![]() 仁宗复制科,仲淹谓弼:"子当以是进。"举茂材异等,授将作监丞、签书河 ![]() 元昊寇鄜延,破金明,钤辖卢守懃不救,內侍⻩德和引兵走,大将刘平战死,德和诬其降贼。弼请按竟其狱,德和坐要斩。夏守赟为陕西都部署,又以⼊內都知王守忠为钤辖。弼言:"用守赟既为天下笑,今益以守忠,殆与唐监军无异。守勤、德和覆车之辙,可复蹈乎!"诏罢守忠。又请令宰相兼领枢密院。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,位补借奉职。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。事下中书,宰相初不知也。弼叹曰:"此岂小事,而宰相不知琊!"更极论之,于是从弼言。除盐铁判官、史馆修撰,奉使契丹。庆历二年,为知制诰,纠察在京刑狱。堂吏有伪为僧牒者,开封不敢治。弼⽩执政,请以吏付狱,吕夷简不悦。 会契丹屯兵境上,遣其臣萧英、刘六符来求关南地。朝廷择报聘者,皆以其情叵测,莫敢行,夷简因是荐弼。欧 ![]() ![]() ![]() 进弼枢密直学士,辞曰:"家国有急,义不惮劳,奈何逆以官爵赂之。"遂为使报聘。既至,六符来馆客。弼见契丹主问故,契丹主曰:"南朝违约,塞雁门,增塘⽔,治城隍,籍兵民,将以何为?群臣请举兵而南,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,求而不获,举兵未晚也。"弼曰:"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?澶渊之役,苟从诸将言,北兵无得脫者。且北朝与国中通好,则人主专其利,而臣下无获;若用兵,则利归臣下,而人主任其祸。故劝用兵者,皆为⾝谋耳。"契丹主惊曰:"何谓也?"弼曰:"晋⾼祖欺天叛君,末帝昏 ![]() ![]() ![]() 既退,六符曰:"吾主聇受金帛,坚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弼归复命,复持二议及受口传之词于府政以往。行次乐寿,谓副使张茂实曰:"吾为使者而不见国书,脫书词与口传异,吾事败矣。"启视果不同,即驰还都,以晡时⼊见,易书而行。及至,契丹不复求婚,专 ![]() 三年,拜枢密副使,辞之愈力,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。七月,复拜枢密副使。弼言:"契丹既结好,议者便谓无事,万一败盟,臣死且有罪。愿陛下思其轻侮之聇,坐薪尝胆,不忘修政。"以诰纳上前而罢。逾月,复申前命,使宰相谕之曰:"此朝廷特用,非以使辽故也。"弼乃受。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,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,又开天章阁,给笔札,使书其所 ![]() ![]() 元昊遣使以书来,称男不称臣。弼言:"契丹臣元昊而我不臣,则契丹为无敌于天下,不可许。"乃却其使,卒臣之。四年,契丹受礼云中,且发兵会元昊伐呆儿族,于河东为近,帝疑二边同谋。弼曰:"兵出无名,契丹不为也。元昊本与契丹约相左右,今契丹独获重币,元昊有怨言,故城威塞以备之。呆儿屡寇威塞,契丹疑元昊使之,故为是役,安能合而寇我哉?"或请调发为备,弼曰:"如此正堕其计,臣请任之。"帝乃止,契丹卒不动。夏竦不得志,中弼以飞语。弼惧,求宣抚河北,还,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。岁余,谗不验,加给事中,移青州,兼京东路安抚使。 河朔大⽔,民流就食。弼劝所部民出粟,益以官廪,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,散处其人,以便薪⽔。官吏自前资、待缺、寄居者,皆赋以禄,使即民所聚,选老弱病瘠者廪之,仍书其劳,约他⽇为奏请受赏。率五⽇,辄遣人持酒⾁饭糗慰藉,出于至诚,人人为尽力。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,听流民擅取。死者为大冢葬之,目曰"丛冢"。明年,麦大 ![]() 王则叛,齐州噤兵 ![]() ![]() ![]() 弼为相,守典故,行故事,而傅以公议,无容心于其间。当是时,百官任职,天下无事。六年三月,以⺟忧去位,诏为罢舂宴。故事,执政遭丧皆起复。帝虚位五起之,弼谓此金⾰变礼,不可施于平世,卒不从命。英宗立,召为枢密使。居二年,以⾜疾求解,拜镇海军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判扬州,封祁国公,进封郑。 熙宁元年,徙判汝州。诏⼊觐,许肩舆至殿门。神宗御內东门小殿,令其子掖以进,且命毋拜,坐语,从容访以治道。弼知帝果于有为,对曰:"人主好恶,不可令人窥测;可测,则奷人得以傅会。当如天之监人,善恶皆所自取,然后诛赏随之,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。"又问边事,对曰:"陛下临御未久,当布德行惠,愿二十年口不言兵。"帝默然。至⽇昃乃退。 ![]() ![]() 时有为帝言灾异皆天数,非关人事得失所致者。弼闻而叹曰:"人君所畏惟天,若不畏天,何事不可为者!此必奷人 ![]() ![]() 王安石用事,雅不与弼合。弼度不能争,多称疾求退,章数十上。神宗将许之,问曰:"卿即去,谁可代卿者?"弼荐文彦博,神宗默然,良久曰:"王安石何如?"弼亦默然。拜武宁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判河南,改亳州。青苗法出,弼以谓如是则财聚于上,人散于下,持不行。提举官赵济劾弼格诏旨,侍御史邓绾又乞付有司鞫治,乃以仆 ![]() 元丰三年,王尧臣之子同老上言:"故⽗参知政事时,当仁宗服药,尝与弼及文彦博议立储嗣,会翌⽇有瘳,其事遂寝。"帝以问彦博,对与同老合,帝始知至和时事。嘉弼不自言,以为司徒。六年八月,薨,年八十。手封遗奏,使其子绍庭上之。其大略云: 陛下即位之初,琊臣纳说图任之际,听受失宜,上误聪明,浸成祸患。今上自辅臣,下及多士,畏祸图利,习成敝风,忠词谠论,无复上达。臣老病将死,尚何顾求?特以不忍上负圣明,辄倾肝胆,冀哀怜愚忠,曲垂采纳。 去年永乐之役,兵民死亡者数十万。今久戍未解,百姓困穷,岂讳过聇败不思救祸之时乎?天地至仁,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?愿归其侵地,休兵息民,使关、陕之间,稍遂理生。兼陕西再团保甲,又葺教场,州县奉行,势侔星火,人情惶骇,难以复用,不若寝罢以绥怀之。臣之所陈,急于济事。若夫要道,则在圣人所存,与所用之人君子、小人之辨耳。陛下审观天下之势,岂以为无⾜虑琊? 帝览奏震悼,辍朝三⽇,內出祭文致奠,赠太尉,谥曰文忠。 弼 ![]() ![]() ![]() 绍庭字德先, ![]() 文彦博,字宽夫,汾州介休人。其先本敬氏,以避晋⾼祖及宋翼祖讳改焉。少与张昪、⾼若讷从颍昌史炤学,炤⺟异之,曰:"贵人也。"待之甚厚。及进士第,知翼城县,通判绛州,为监察御史,转殿中侍御史。 西方用兵,偏校有监陈先退、望敌不进者,大将守著令皆申覆。彦博言:"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。今拥兵数十万,而将权不专,兵法不峻,将何以济?"仁宗嘉纳之。⻩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,以金带赂平奴,使附己说以证。平家二百口皆械系。诏彦博置狱于河中,鞫治得实。德和 ![]() 贝州王则反,明镐讨之,久不克。彦博请行,命为宣抚使,旬⽇贼溃,槛则送京师。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荐张环、韩维、王安石等恬退守道,乞褒劝以厉风俗。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,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,论者纷然,谓必聚为盗,帝亦疑焉。彦博曰:"今公私困竭,正坐兵冗。脫有难,臣请死之。"其策讫行,归兵亦无事。进昭文馆大学士。御史唐介劾其在蜀⽇以奇锦结宮掖,因之登用。介既贬,彦博亦罢为观文殿大学士、知许州,改忠武军节度使、知永兴军。至和二年,复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昭文馆大学士,与富弼同拜,士大夫皆以得人为庆,语见《弼传》。 三年正月,帝方受朝,疾暴作,扶⼊噤中。彦博呼內侍史志聪问状,对曰:"噤密不敢漏言。"彦博叱之曰:"尔曹出⼊噤闼,不令宰相如天子起居,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先是,弼用朝士李仲昌策,自澶州商胡河穿六漯渠,⼊横垅故道。京北留守贾昌朝素恶弼, ![]() ![]() ![]() 初,仁宗之不豫也,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。仁宗许焉,而后宮将有就馆者,故其事缓。已而彦博去位,其后弼亦以忧去。彦博既服阕,复以故官判河南,有诏⼊觐。英宗曰:"朕之立,卿之力也。"彦博竦然对曰:"陛下⼊继大统,乃先帝圣意,皇太后协赞之力,臣何闻力之有?兼陛下登储纂极之时,臣方在外,皆韩琦等承圣志受顾命,臣无与焉。"帝曰:"备闻始议,卿于朕有恩。"彦博逊避不敢当。帝曰:"暂烦西行,即召还矣。"寻除侍中,徙镇淮南、判永兴军,⼊为枢密使、剑南西川节度使。 熙宁二年,相陈升之,诏:"彦博朝廷宗臣,其令升之位彦博下,以称遇贤之意。"彦博曰:"国朝枢密使,无位宰相上者,独曹利用尝在王曾、张知⽩上。臣忝知礼义,不敢效利用所为,以紊朝著。"固辞乃止。夏人犯大顺,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,趣使出战。及败,乃妄奏信罪。彦博暴其非,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,秦人冤之。庆州兵 ![]() ![]() ![]() 时监司多新进少年,转运判官汪辅之辄奏彦博不事事,帝批其奏以付彦博曰:"以侍中旧德,故烦卧护北门,细务不必劳心。辅之小臣,敢尔无礼,将别有处置。"未几,罢去。初,选人有李公义者,请以铁龙爪治河,宦者⻩怀信沿其制为浚川杷,天下指笑以为儿戏,安石独信之,遣都⽔丞范子渊行其法。子渊奏用杷之功,⽔悉归故道,退出民田数万顷。诏大名核实,彦博言:"河非杷可浚,虽甚愚之人,皆知无益,臣不敢雷同罔上。"疏至,帝不悦,复遣知制诰熊本等行视,如彦博言。子渊乃请觐,言本等见安石罢,意彦博复相,故傅会其说。御史蔡确亦论本奉使无状。本等皆得罪,独彦博勿问。寻加司徒。 元丰三年,拜太尉,复判河南。于是王同老言至和中议储嗣事,彦博适⼊朝,神宗问之,彦博以前对英宗者复于帝曰:"先帝天命所在,神器有归,实仁祖知子之明,慈圣拥佑之力,臣等何功?"帝曰:"虽云天命,亦系人谋。卿深厚不伐善, ![]() ![]() 王中正经制边事,所过称受密旨募噤兵,将之而西。彦博以无诏拒之,中正亦不敢募而去。久之,请老,以太师致仕,居洛 ![]() ![]() 彦博逮事四朝,任将相五十年,名闻四夷。元祐间,契丹使耶律永昌、刘霄来聘,苏轼馆客,与使⼊觐,望见彦博于殿门外,却立改容曰:"此潞公也琊?"问其年,曰:"何壮也!?轼曰:"使者见其容,未闻其语。其综理庶务,虽精练少年有不如;其穿贯古今,虽专门名家有不逮。"使者拱手曰:"天下异人也。"既归洛,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,请于边吏,愿以馈彦博,诏许之。其为外国所敬如此。 彦博虽穷贵极富,而平居接物谦下,尊德乐善,如恐不及。其在洛也,洛人邵雍、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,宾接之如布⾐ ![]() ![]() 彦博八子,皆历要官。第六子及甫,初以大理评事直史馆,与邢恕相善。元祐初,为吏部员外郞,以直龙图阁知同州。彦博平章军国,及甫由右司员外郞引嫌改卫尉、光禄少卿。彦博再致仕,及甫知河 ![]() 论曰:家国当隆盛之时,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,推其有余,⾜芘当世。富弼再盟契丹,能使南北之民数十年不见兵⾰。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文彦博立朝端重,顾盼有威,远人来朝,仰望风采,其德望固⾜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。至于公忠直亮,临事果断,皆有大臣之风,又皆享⾼寿于承平之秋。至和以来,建是大计,功成退居,朝野倚重。熙、丰而降,弼、彦博相继衰老,憸人无忌,善类沦胥,而宋业衰矣!《书》曰:"番番良士,膂力既愆,我尚有之。"岂不信然哉! 部分译文 富弼字彦国,河南人。起初,他的⺟亲韩氏⾝怀有孕,梦见旌旗鹤大雁降落在庭院中,说是上天赦免,不久生下富弼。年轻时坚持学习,气量大度,范仲淹见到他后十分惊奇,说:“帝王的辅佐之才。”将他所写的文章拿给王曾、晏殊看,晏殊将女儿嫁给他。 仁宗恢复制科,范仲淹对富弼说:“你应当通过这种途径进⼊仕途。”推举茂才异等,授将作监丞、签书河 ![]() ![]() 赵元昊进犯。。延,攻占金明,钤辖卢守鉞不救助,內侍⻩德和带兵逃走,大将刘平战死,⻩德和诬陷他向敌人投降。富弼请求巡按审理此案,⻩德和被 ![]() ![]() 正好契丹在边境驻扎军队,派遣大臣萧英、刘六符前来索要关南土地。朝廷选择聘答的人员,都认为契丹情形不能预测,不敢前行,吕夷简因此推荐富弼。欧 ![]() ![]() ![]() 任富弼为枢密直学士,富弼辞谢说:“家国有难,按理应不害怕烦劳,为什么反而用官爵来授人呢?”于是担任使者聘答。到契丹后,刘六符到别馆设宴。富弼见契丹主问好,契丹主说:“南朝违背盟约,堵塞雁门,增加塘⽔,修治城隍,让老百姓成为士兵,想要⼲什么?群臣请求兴兵南下,我对他们说不如派遣使者索要土地,索求而没有获得,兴兵也不为晚。”富弼说“:北朝忘记了章圣皇帝的大恩大德吗?澶渊战役,如果听从各位将领的建议,北朝军队将一个也不能脫逃。而且北朝与中原互通友好,这样作为人主独享其好处,但臣下一无所有。如果要发动战争,就会利益全部归于臣下,而人主就要承担祸患。因此奉劝发动战争的人都是替自己考虑罢了。”契丹主惊讶说“:这是什么意思?”富弼说“:晋⾼祖欺骗上天背叛君主,末帝昏 ![]() ![]() 从契丹主处出来后,刘六符说:“我们的君主感到接受金帛是聇辱,坚决要求十县,怎么办?”富弼说:“本朝皇帝说,朕替祖宗坚守国土,怎能随便将土地送给别人呢。北朝要求的,不过是租赋而已。朕不忍心多杀死两朝⾚心之臣,因此委屈自己增加岁币来代替。如果一定要索取土地的话,这就是一定要破坏盟约,假借这点作为托词罢了。澶渊盟会,天地鬼神亲自看到了。如今北朝先发兵挑起事端,过错不在我们。天地鬼神,难道能欺骗吗?”第二天,契丹主召富弼一同打猎,将富弼的马靠近自己,又说获得土地就可以长久 ![]() 富弼回朝传达契丹主的要求,又从朝廷得到两条盟约及口传之词前往契丹。在乐寿驻扎,对副使张茂实说:“我作为使者而不看国书,假如国书言词与口传之词不同,我的事情就失败了。”打开国书看果然与口传之词不同,立即骑马回到京师,在晚上请求觐见,改换国书才前行。等到达时,契丹不再商议结婚之事,一心要增加岁币,说“:南朝将东西给我们时言辞应当说‘献’,否则就说‘纳’。”富弼为此争执,契丹主说:“南朝既然害怕我们,对这两个字又有什么关系呢?如果我们率领军队南下,不后悔吗?”富弼说:“本朝兼爱南北,因此惮烦于更改和约,又怎能叫作害怕呢?即使不得已要动用武力,那么应当以理由充⾜和无理来作为胜负,这不是出使的臣下所能知道的。”契丹主说:“你不要固执,古代也有过这种事情。”富弼说:“自古以来只有唐⾼祖向突厥借用军队,当时赠送东西,或许称作献纳。后来颉利被太宗捉拿,难道还有这样的礼节吗?”富弼脸⾊言词都十分严肃,契丹知道不能改变其想法,就说:“我自会派遣人商议此事。”又派刘六符前来。富弼回来上奏说“:臣下用死来拒绝他们,他们的气焰已受到遏制,可以不允许。”朝廷竟然将“纳”字赠与契丹。刚开始接受朝命,听说一女死亡;再受朝命,听说生下一个儿子,都不顾。又授职枢密直学士,升为翰林学士,都诚恳地辞谢,说“:增加岁币不是臣下本来的愿望,只是因为正在讨伐赵元昊,没有时间与契丹较量,因此不敢以死争执,怎敢接受呢!” 庆历三年(1043),授职枢密副使,更加坚决辞谢,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。七月,又授职枢密副使。富弼言:“契丹已与中原互通友好,议者就说平安无事了,万一契丹破坏盟约,臣下即使死了都还有罪。希望陛下考虑契丹轻视侮辱我们的聇辱,卧薪尝胆,不忘修治朝政。”将制诰 ![]() ![]() 赵元昊派遣使者带来书信,称男不称臣。富弼说“:契丹臣服元昊而元昊不向我们称臣,这样契丹就是天下无敌了,不能允许。”于是斥退其使者,终于向宋朝称臣。庆历四年(1044),契丹在云中受礼,而且出动军队与赵元昊一起讨伐呆儿族,这里离河东很近,仁宗怀疑二边共同谋划。富弼说:“没有理由出兵,契丹是不会⼲的。赵元昊本来与契丹相约互为左右,如今契丹单独享有大量的岁币,赵元昊有怨言,因此在威塞筑城加以防备。呆儿族多次进犯威塞,契丹怀疑是赵元昊指使的,因此造成了这场战争,怎会联合起来进犯我们呢?”有人请求调动军队加以防备,富弼说:“这样正好中了他的计,臣下请求任其如此。”仁宗于是停止发兵,契丹终于没有进犯宋朝。夏竦不得志,用流言蜚语来中伤富弼。富弼害怕,请求宣抚河北,回到京师后,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郓州。一年多后,谗言没有得到效果,加给事中,移青州,兼任京东路安抚使。 河朔发生大⽔,老百姓到处流浪讨饭。富弼规劝所部属的老百姓拿出粮食,加以府政的粮食,获得公私庐舍十余万栋,将流民各地安排,以供给柴⽔。官吏中前资、待缺、寄居的都给予俸禄,让他们在老百姓聚集的地方,对老病衰弱者给予粮食,记载这些官吏的功劳,约定到时候替他们上奏请求赏赐。一般五天,就派人拿着酒⾁饭菜进行慰问,出于最大的诚心,人人都尽力而为。山泽森林池塘之出产有利于老百姓生活的,都听任流民自行获取,死了的人用大坑合葬,将它叫作“丛冢”第二年,麦子成 ![]() 王则叛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富弼当宰相,遵守礼仪,按过去的办法处理问题,顺从公众议论,没有任何偏心。在这时,百官尽职,天下平安。嘉。。六年(1061)三月,由于⺟亲丧事离职,诏令为此免除舂宴。按过去惯例,宰相遇到丧事都起任官复原位。仁宗空着职位五次起用他,富弼说这是金⾰变礼,在太平之世不能施行,终于不听从任命。英宗即位,召为枢密使。过了二年,由于脚病请求解除任职,授职镇海军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判扬州,封为祁国公,又受封为郑国公。 熙宁元年(1068),调任汝州判官。诏令⼊朝觐见,允许坐轿到殿门。神宗御內东门小殿,让其儿子从宮门进⼊,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,坐下谈话,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。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,上对说:“人主的喜好和厌恶,不能让人窥测到;能窥测,那样奷人就会逢 ![]() ![]() 这时有人向神宗说灾异都是天数,不是人事得失所导致的。富弼听后叹息说“:人君害怕的只有天,如果不畏惧苍天,又有什么事不能⼲呢?这一定是奷人想进琊说,来动摇皇帝的意志,让辅佐谏争的大臣,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。这是治 ![]() ![]() ![]() 王安石任宰相,向来与富弼不和。富弼考虑不能和他争执,多次声称有病告退,数十次上章。神宗将允许他告退,问他说:“你告退,谁能够代替你?”富弼推荐文彦博,神宗沉默不语,很久了才说“:王安石怎么样?”富弼也沉默不语。授职武宁军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判河南,改任亳州。青苗法颁布后,富弼认为这样就会财利聚集于朝廷,而人心分散,坚持不执行。提举官赵济弹劾富弼不执行圣旨,侍御史邓绾又乞求 ![]() ![]() ![]() 元丰三年(1080),王尧臣的儿子王同老上书朝廷说:“先⽗任参知政事时,正当仁宗服药,曾经与富弼和文彦博商议立皇储之事,正巧第二天仁宗病重,此事就作罢。”神宗询问文彦博,文彦博所对与王同老相符,神宗才能得以知道至和(1054~1056)时的事情。神宗嘉奖富弼不自夸,任命他为司徒。元丰六年(1083)八月,去世,终年八十岁。亲手封存遗奏,让他的儿子富绍庭敬献给朝廷,大致內容是说: “陛下即位的时候,正是琊臣采纳进言任命员官的时候,听受不适宜,致使陛下失聪误明,逐渐养成祸患。如今上自辅臣,下到士人,都害怕祸 ![]() “去年永乐之役,士兵和百姓死亡之人达数十万。如今长期战争没有停止,难道能讳言过失,由于失败感到聇辱而不考虑挽救当时的祸患吗?天地是最仁慈的,难道会和羌夷较量曲直胜负吗?希望归还侵占的土地,停止战争让老百姓得到休息,让关、陕之间,慢慢地产生生机。加上陕西又设置保甲,修葺教场,州县都实行,势头犹如星星之火形成燎燃之势,人人都惶恐害怕,很难再任用,还不如罢免停止来怀柔安抚。臣下所陈述的事情,都是对于国事的济助立竿见影的。至于最重要的道理,则在于圣人的遗教,以及所用的是君子、小人的辨别。陛下审查观看天下形势,难道认为不值得担忧吗?” 神宗看完上奏感到震惊痛悼,停止上朝三天,由宮中发布祭文致以祭奠,赠太尉称号,谥号叫“文忠” 富弼生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文彦博字宽夫,汾州介休人,他的祖先本姓敬,因避晋⾼祖石敬塘和宋翼祖的名讳而改姓文。少年时他和张。。、⾼若讷跟颍昌史火召学习,史火召的⺟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,跟人说,文彦博有贵人气质。对他十分宽厚。文彦博考中进士后,为翼城县知县,通判绛州,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,并升为殿中侍御史。 当时西部边疆连年 ![]() ![]() 贝州王则反叛,明镐对王则进行讨伐,很久也攻不下来。文彦博请求去贝州讨伐,被任命为宣抚使,十多天內叛兵就崩溃了,文彦博把王则囚送京师。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他向朝廷推荐张瑰、韩维、王安石,说他们恬淡名利,有道德讲原则,请求对他们进行褒奖以 ![]() ![]() ![]() 至和三年正月,仁宗正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,突然发生疾病,被扶⼊宮廷。文彦博叫来內侍史志聪了解情况。史志聪说:“宮廷里的事我不能向外怈露。”文彦博叱喝他说“:你们在宮廷里来来往往,却不让宰相知道天子的⾝体状况,目的何在?自今天开始,若皇上病情加剧,一定要告诉我,否则,以军法从事。”他还与同列刘沆、富弼计谋开启大庆殿,设醮祈祷,并留宿大庆殿外的小屋。史志聪说:“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。”文彦博说:“这个时候,还能考虑有先例没先例吗?”开封府知府王素半夜扣打宮门,宣称要报告谋反的事情,文彦博不让他进来;第二天早上,王素说有京师噤卫告诉他都虞候要作 ![]() 在这以前,富弼采纳朝士李仲昌的计策,从澶州商胡河穿贯六漯渠,使之流⼊横垅旧道。京北(今河北大名)留守贾昌朝一向讨厌富弼,暗中勾结內侍武继隆,指使司天官二人等执政在一起讨论朝廷大事时,于殿廷宣扬家国不应该在北方开河渠,开河渠(损害地脉)导致皇上⾝体欠安。文彦博明⽩了他们用意所在,但没有采取办法加以制止。过了几天,这二个司天官又上书,请仁宗皇后一同处理政事,这也是武继隆所指使的。史志聪把司天官的上书拿给执政大臣看。文彦博看了以后,把它蔵起来,不给其他同列看,而表现出很⾼兴的样子,不慌不忙地把二位司天官叫来盘问,说:“你们今天有些话要讲吧?”二位司天官回答:“是的。”文彦博说:“天文变异,你们的职责就是要如实反映。但怎么随便参预家国大事?你们的罪行应该株连一族。”二位司天官害怕,面⾊都变了。文彦博说:“我看你们不过是狂狷愚蠢罢了,不忍心治你们的罪行,但以后不能再这样了。”二位司天官退出去后,文彦博才把司天官的上书给同列看。同列都非常气愤,说:“这些家伙竟敢如此僭越而上书,你怎么不把他们给斩了?”文彦博说“:把他们斩了,事情也弄大了,恐怕引起皇后不安。”众人都说“:想得周到。”不久朝廷议定派遣司天官核实六漯渠的方位,并派二人前往。武继隆代表他们请求留下,文彦博说:“他们本来不敢 ![]() ![]() ![]() 当初仁宗⾝体不好,文彦博与富弼等人请求立太子。仁宗答应了。但后宮将有生产的,这件事拖了下来。不久,文彦博离职,后来,富弼亦以守丧离职。文彦博守丧礼完毕。官复原职,判河南府,英宗有诏命到朝廷拜见。英宗对他说:“我被立为太子,是你的功劳。”文彦博严肃地回答“:陛下立为太子,承继帝统,是仁宗皇帝的意愿,也是皇太后襄赞之功,臣子没有什么功劳。而且陛下被立为太子以及继统之时,臣子不在朝廷,都是韩琦等人 ![]() 神宗熙宁二年(1069),以陈升之为宰相。诏书说:“文彦博是朝廷历朝臣子,令陈升之位在文彦博之下,以符合朕礼贤之意。”文彦博说:“宋朝枢密使职,没有在宰相上面的。只有曹利用曾经在王曾、张知⽩上。臣下对礼义难说全懂,但不敢仿效曹利用所为,以紊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当时监司多新提拔的少年,转运判官汪辅之就奏告文彦博不办事,神宗批示了这个奏折,并把它 ![]() 元丰三年(1080),文彦博被拜官太尉,复判河南。当此时王同老说起仁宗至和年间议论立皇太子的事,文彦博恰好⼊朝。神宗问他,文彦博还是以从前对英宗说的话对神宗说“:英宗皇帝天命所在,家国 权政有归宿。这实在是仁宗皇帝了解儿子的贤明,慈圣太皇太后拥佑之力,臣下有什么功劳可言?”神宗说:“虽然是天命,但也靠人谋,你品 ![]() ![]() ![]() 王中正经管边事,凡所到之处都宣称受密旨招募噤兵,而把他们向西边带去。文彦博以没有看到诏令拒绝在河南府招募。王中正也不敢招募而离开。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求请回家退休,以太师职位退休,居在洛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文彦博历事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任将相共五十年,声名闻于四夷。哲宗元。。年间,契丹派使者耶律永昌、刘霄来访问,苏轼接待,同使者一起拜谒哲宗。在殿门外使者望见文彦博,退立改容说道“:这是潞国公吧?”并问文彦博年寿。苏轼回答后,使者说:“年寿如此⾼,但⾝体怎么这么健壮。”苏轼说“:使者还只看到了他的容貌,没有听见他说话。他综理各种事情,极其精练,即使少年也赶不上;他学问贯古通今,即使专门名家也有不如。”使者崇敬地说“:文彦博真是天下异人。”文彦博回洛 ![]() 文彦博虽然官职很⾼,也很富裕,但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,尊德乐善,生怕做得不好,他退居洛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文彦博有八个儿子,都担任重要官职。第六个儿子文及甫,开始靠大理评事直史馆的⾝份,与邢恕两人很友好。元。。(1086~1094)初年,成为吏部员外郞,以直龙图阁知同州。文彦博为平章军国,文及甫由右司员外郞为了避免嫌疑改任卫尉、光禄少卿。文彦博再次退休,文及甫担任河 ![]() |
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( → ) |
宋史by脱脱、阿鲁图等完整版小说全集尽在胡子小说网,宋史免费阅读全本小说文笔俱佳、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宋史小说爱好者必备的小说阅读网,如您喜欢胡子小说网,请加入收藏 |